生长环境:
芦笋适宜生长温度是25度左右,喜光喜水不耐涝,排水透气好的沙壤土最佳。
芦笋种子千粒重20-30克,亩栽1800-3000株,实行宽行窄株,行宽1 -1.2米,株距0.2-0.35米,亩用种量40-100克。
播种育苗:
一般在3-4月拱棚育苗,育苗前先浸种催芽1-2天,15-25度比较适合芦笋发芽。
定植:
一般苗龄60天左右,株高30厘米,有2-3根主茎可以定植,起苗注意伤根,填土要实,浇水要透。定植后注意中耕松 土除草,及时追肥,拉绳防倒伏,第一年一般不采笋。第二年4月初芦笋萌发前先培土30cm,在采笋前、中、后及时追肥。
菜笋:
北方一般4-6月,南方可以采收2-3次,采收时间更长。在春季采笋30—40天后,可以留2-3根母茎,继续采笋2-3个
月。水肥管理和病虫害控制较好的情况下,第二年产量300-500公斤,第三年产量1000-2000公斤,可持续采收5-8 年。
病虫草害防治:
芦笋病害主要是茎枯病、根腐病。茎枯病主要是在嫩枝上出现椭圆形水渍小斑,需要剪除病株,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混合液向地面及植株喷洒防治。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,初期地上部不明显,当根系染病后,逐渐死亡,地上部植株 生长衰弱,部分茎枝变黄或枯死。需要发病前期,用1:600倍的50%多菌灵或1:800倍茎枯灵灌根有效。虫害主要是 蚜虫,用高效低毒的速灭杀丁、灭蚜松进行防治。